󰄕 󰂦
  • 型号:
  • 销售单位:
  • 购买数量:
  • - +
    件 (库存2件)
  • 您已选择:
立即购买加入购物车
欧嘉迪(黑龙江)旗舰店 信用 联系店家
10270,出版社:见商品介绍
10270,种类:百科全书
10270,开本:16
10270,用纸:胶纸
10270,ISBN:见商品介绍

图片2.png图片3.png图片4.png

内容简介

如果抛开诸如私法、诉讼、裁判、刑罚、陪审等概念,今天的法律人将难以展开规范性讨论。
古代、中世纪以及近代的法律话语是否同样使用这样的概念?
即使这些概念在字面上没有变化,其含义也保持了前后的融贯一致吗?
进而追问,前近代的法律系统如何实现了一场现代性的结构转型?
本书尝试从法的“基本概念”入手,借助史学工具特别是社会史模式,对法律概念的历史语义进行分析,藉此发现概念背后社会结构的变化,亦可在概念演变的层面上考察其同现代法之可能的联系。换言之,概念史探寻长时段的条件和状况,从社会结构与法律概念的相互关联中去厘清法的演变过程。
区别于曼海姆、福柯等人提出的作为考古学的“知识谱系”,《法概念史》属于历史的法社会学研究,着重考察并剖析思想、概念与社会条件之间的关系,从而实现了研究范式的转换即从法制史转向法概念史。

作者简介

顾祝轩,浙江吴兴(今湖州市)人,2002年获得早稻田大学法学博士,现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。代表著作:《体系概念史:欧陆民法典编纂何以可能》(法律出版社)、《民法概念史·总则》(法律出版社)、《民法概念史·债权》(法律出版社)、《民法系统论思维:从法律体系转向法律系统》(法律出版社)、《制造“拉伦茨神话”:德国法学方法论史》(法律出版社)、《合同本体解释论——认知科学视野下的私法类型思维》(法律出版社)、《日本侵权行为法》(北京大学出版社)、《中国民事法律继受:与日本法之比较》(早稻田大学出版社,日文版)。

新图 法律出版社.jpg

新图 法律出版社.jpg法律出版社.jpg